欢迎光临巨野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会 !
  • 今日巨野手机版 点击扫一扫:
  • 巨野县人民政府主管
  • 今日巨野编辑部主办
  • 编辑 :刘谓磊 田素汉 张建军 姜方
  • 审核: 孔祥铭 / 技术:奚玉兰
  • 反馈
  • 欢迎您来到
  • 今日巨野信息反馈
  • 在线反馈
原创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纪实 > 原创新闻

我的“高考”在冬季

来源:  作者:霍保生  时间:2024-06-05

  六月的骄阳炽热了大地,炽热了人心,更炽热了

  那些备战高考已久的莘莘学子和其家长,人生转折的祈盼时刻,改变命运的时刻,在每年六月初这个高考的日子里把这种炽热表现的淋漓尽致。你看那考场外烈日下人山人海焦急等待的家长,他们一边擦汗一边张望但任坚守阵地稳如泰山;你看那从考场出来的人潮中“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景,历历在目感慨万分啊!是啊,因为我也曾参加过“高考”,但我的“高考”在冬季。

  前几天,我的老同学刘长生打来电话,说咱们武安“七七届邯郸地区农校”的老同学聚一聚吧,我说应该聚一聚了,毕业离校近四十五年了,我们虽都是武安人但大家聚在一起的次数还是屈指可数的,有的甚至由于工作原因毕业后还没有见过一次面呢,现在大家都退休离岗了也该好好聚一聚了。

  5月27日中午,我们如期相约在市富强路蓝天酒店,我们这届武安同学一共19人,到场10人(7名男同学,3名女同学),除2位同学永远离开了我们,其余7名同学因各种情况未能前来,到场也算勉强过半吧。同学相见虽已花甲、古稀,但场景气氛热烈,席间大家把酒言欢,相互畅谈自己的工作、退休后的生活、欢乐与烦恼等等,谈着谈着自然也就谈到了我们当年的“高考”,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当年的高考虽然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但当年的经历却历历在目啊……!

当年一起考上邯郸地区农校的武安同学

  在上世纪那个特殊年代的十余年间,我国的各种大、中专院校招生由文化考试改为“推荐保送”,直到 1977年,国家又将 “推荐保送”的方式改为文化考试,我们称其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我也就是在这年参加的“中专”考试,因为这年被称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年”,且大、中专考试几乎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所以,我也将参加的这次考试称其为“高考”,故在本文的标题上加一引号,顺便也给自己的考试提升一个档次满足一下虚荣心吧。

  1977年,我已高中毕业4年了,期间在我的家乡磁山二街(当年称磁山二大队)先后生产队里务过农、砖厂干过装出窑工、学校当过代课教师、村上任过企业摊点会计等等,但不论干什么工作能出去上个大、中专始终是我的梦,但四年间我却一直沉睡在梦中。当年10月国家宣布招生制度改革的消息就像一声春雷将我从梦中惊醒,燃起了我心中梦想成真的企盼之火,我想终于给了我上考场的机会了,但冷静下来细想高考有那么简单吗,你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能考上吗,再说长期以来上大学都是保送的,十多年没有考试了,考试对农村年轻人来说那是十分神秘的,考什么知识,考场是什么样子都一无所知,不像现在的应届考生对考试程序那么了如指掌,复习备战是那么充分,更何况我们当年是在没上考场之前就先填报志愿,在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不知道每个学校的大概入取分数线是多少的情况下让你先填报学校,这对现在的考生来讲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再说,从得到消息到12月份开考也就仅仅二个月的时间,思想准备,各门课目的知识复习,来得及吗,所以,在心头燃起的希望之火又逐渐消失,顿感失望大于希望。因此,我在第一次填报学校志愿时的做法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十分荒唐可笑。当时我记得我们村上几个准备参加高考的年轻人在本村学校和一些准备参加考试的民办教师对着一张半幅版面刊登着密密麻麻高校名称的《邯郸日报》在选择学校时,我竟把“清华”、“北大”的名字填上了初次志愿登记表,引起了大家一阵哄堂大笑及投来的异样目光,因为,此时我认为考上大学的希望几乎没有,只把高考当做一场人生游戏罢了。

  随着开考时间的临近,磁山镇(当时叫磁山公社)主管文教的翟(天庆)校长通知各村的考生到公社文教去领正式表格填报志愿,当时,村(大队)支书将这项任务交给了我,让我最后统计一下具体报考大学和中专的人数,然后到公社把填报志愿表领回来发给大家,我记得当时除我外有四个考中专的,二个考大学的,期间我一个准备考中专的好友一直动员我和他一块(儿)去考中专,在这关键时刻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我想考中专必定比考大专简单些,既然梦寐已久想出去上学说不定去考中专还有点希望呢,再说,当时考中专年龄最高限制在23周岁,考大专还没有具体年龄限制,当年我恰好23周岁还能考一次中专,那就考一年中专试试吧,不行,来年还有考大专的机会,于是,在去公社文教领表时我多领了一张中专表,在填报学校志愿时我也180°大转弯,将“清华”、“北大”直接降到“邯郸地区农业学校”为第一志愿。

  我记得开考时间是在12月中旬的13日和14日,当时天气寒冷,好像是刚下过一场大雪,我的中专考场就设在我的母校“磁山高中”的一个教室里,两个考生一张桌,(就是当年课堂两个学生用的课桌,不是现在的单人桌),我正好和我村的霍克里考生分配在同桌,监考老师是从外边派来的,我一个都不认识,监考老师宣布罢考场纪律后现场拆封考卷分发给考生答题,考场安静严肃,就连同桌我也不敢斜视一眼,头次参加这么严肃甚至改变人生的考试在这寒冷的冬季我心炽热了,额头冒汗了,心跳加快了,几乎到了昏堂的地步,但还必须强作镇定认真答题,四门课程(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好像是分两天考完,时间久远考试内容几乎忘完,只记得语文试卷上有汉语拼音让你填上汉字,我一拼是“抓纲治国”四个字,作文题目是:“报考前夕给党中央华主席的一封信”;数学好像有几道高分数题,一是什么公式证明,这个题我事先复习过,还有一道是几何题,这道题我知道得数和结果,但就是找不到那一条图形的辅助线怎么划,没法列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在考场上越着急脑子越昏,直到监考老师提示还有不到一分钟就结束时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将原来画上去的错误线条擦掉,再重新画上正确的线条后,来不及列算式就到了结束时间,监考一声“停止”令下我没有敢再往卷子上多写一个数字,到现在还觉得有点遗憾呢。

  我成绩最差的就是“物理、化学”了,在那个“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年代我的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制, “物理、化学”知识我确实很差很差,可我同桌的霍克里考生最擅长的就是物理、化学,因为人家父亲就是峰峰矿区某中学有名的物理老师,当是我浏览了一下“物理、化学”试题后脑子一片空白,几乎都不会,只好硬着头皮去做也不敢斜视一下同桌的试卷,耳旁同桌刷刷作答,我在这边抓耳挠腮,心想玩(儿)完了,这一门就砸碎了我的中专梦。

  考完以后就像泥牛入海无有什么消息了,当时也不公布成绩,也不知道怎么查分,直到第二年二月份接到县文教局通知说被初选上了需要到伯延卫生院做体检,当年我们大队(现在叫街)中专初选上五人,都到伯延卫生院做了体检,大专以上没有初选上的,三月初我接到了县文教局的通知,说我被“邯郸地区农业学校”录取了,我高兴地骑上自行车到县文教局领取了录取通知书,同桌霍克里随后也领到了“武安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 此时,人家已经找到了正式工作,所以,也就没有去“武安师范学校”报到,其他初选上的同志再也没有什么消息了。

  我的入校时间是1978年3月12日,到校后被分配到该校“农学二班”,具体考了多少分我也不知道,后来班主任叫我担任班“生活委员”,据说担任班干部的都是考试分数比较高的同学,直到参加工作若干年后我才在档案部门查到当年我的平均分数是68.5,物理、化学只考了38分,该校当年录取 分数线可能是平均55分左右(具体分数现在也不清楚),我想如果物理、化学当初都是单科百分制考试的话,我的中专梦有可能就破灭了。

  1979年国家将我的入学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这可能是国家对我们这一代学子给予的厚望吧。

版权所有:巨野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会
巨野县人民政府主管 / 今日巨野编辑部主办
编辑:刘谓磊 田素汉 张建军 姜方 / 审核:孔祥铭 / 技术:奚玉兰
地址:巨野县麒麟大道商务中心14楼1401室
手机:15865010195(微信同号) / 电话: 0530一8209325
网址:www.yywzgf.com
邮箱:jInrijuyebjb@126.com
版权所有©巨野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会  鲁ICP备2021041150号   技术支持:巨野信息网